正确把握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原则
绵阳顾连康复医院
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,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。共济失调患者常见的症状:包括动作不协调,言语含糊,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。既往研究表明,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共济症状,进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;是目前治疗共济失调的主要手段方法之一。但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。
1、训练初期患者做小范围小幅度平稳的运动。然后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。起初早期训练以闭链运动为主,增加近端关节的稳定性。
2、在康复训练时让患者站立在正常的基底面上(在站立时两个脚的距离与肩同宽,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)训练平衡。
3、让患者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,在站立位以及坐位下尽量稳定,然后为提高稳定而设定固定点(如为了站稳可用手扶桌面、椅背等)进行压缩,在坐位下可以通过肩部进行压缩,增加躯干的稳定性。在站立位下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。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,直到患者能控制其身体的单个部分、并对近端的姿势调节和平衡有些控制为止。
4、随着治疗的恢复进展,治疗师在治疗时逐渐减少其控制,并慢慢地用下述的方法引导。①慢慢的减少压缩的压力;②逐渐减少稳定的固定点;③加大运动的范围,加大对患者平衡的难度;④着重训练躯干深层核心肌肉控制;⑤在训练时动作的快慢逐渐切换,反复强化。
5、训练患者规律的呼吸,闭嘴呼吸,嘴吸鼻呼的方式,也可以在仰卧位或者坐位下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。
6、在骨盆、腰部加沙袋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。但是,对于像深感觉型共济失调那样的患者,加重量是有效的;但对于本体感完好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,效果不是很显著。
7、随着治疗的进展让患者尝试多体位下,不同位置的运动控制增加躯体的稳定性控制。做肢体远端运动时一定遵循慢、稳、准三字法则。
温馨提示:对于共济失调的治疗,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提起足够的重视,及早治疗才能将共济失调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低,同时共济失调的康复一定要到专业的康复医院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。
上一篇:早期帕金森如何确诊?